本网讯:(外语学院 张夕 图文报道)为深入贯彻“学术立校”发展理念,落实“学术化”发展思路,提升外语专业研究生综合能力与学术素养,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高层次外语人才,10月17日,外语学院举行“智能时代外语学术研究与实践创新”学术论坛。本次论坛分为“专家主旨报告”和“现场展示与点评”两个环节。

胡娟博士以《科研选题的视角、思维与方法》为题,通过系统梳理语言学、文学、翻译学及区域国别研究等多个领域的前沿动态,结合“清代黔东南契约文书研究”、“西语汉学家唐诗译介”等具体案例,深入阐释了科研选题的逻辑路径与研究方法。她从选题视角与研究视角的区分入手,剖析了如何发现并凝练有价值的学术问题,为师生们在智能时代背景下开展外语学术研究提供了具有启发性、借鉴性的思路与方法。

胡娟博士的主旨报告视野开阔、逻辑严密、论证科学,通过追踪外语学科多个研究方向的热点与趋势,为今后的翻译实践与理论构建提供了建设性的探索经验。
石连富正高级工程师以《从MTI成长到合格职业翻译之路》为题,从职业操守、翻译能力、行业融合、项目管理等四个维度,系统阐述了MTI学生成长为职业译员的路径与关键能力。他结合自身丰富的工程与翻译双栖经验,通过大量真实案例,生动诠释了专业翻译的严谨性与实践性,为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指明了职业发展方向。

下午,在西区励学楼分5个分论坛开展“现场展示与点评”环节,学院研究生共提交50余篇论文进行现场宣读和阐释,并由指导专家逐一点评。在研究生们所展示的论文中,不乏有佳作良作,有些论文选题新颖实用,结构合理科学,逻辑思路清晰,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参考的文献资料符合主题要求,但有些论文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点评专家们希望同学们对论文再推敲、再论证、再打磨,为高标准完成一篇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而加油努力。

一审:刘正江
二审:杨兆瑞
三审:雍新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