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 学校首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贵财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贵财要闻 >正文

献礼十九大:助力富民兴黔 锻铸儒魂商才 ——贵州财经大学改革发展谋跨越纪实

2017-10-23 09:44:08 浏览量:

\


助力富民兴黔 锻铸儒魂商才


——贵州财经大学改革发展谋跨越纪实


伴随一届又一届毕业生自信地离开校园,贵州财经大学改革的步伐正加速推进,一幅旖旎画卷在满目欣然中舒展开来:育人环境焕然一新,师生面貌昂扬向上,事业发展有序推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改革成绩可圈可点。

\

近年来,贵州财经大学紧紧围绕“坚持‘立德树人’,锻铸‘儒魂商才’”;坚持“经世致用,助力‘富民兴黔’”的办学定位和目标,创新办学特色,推动教学改革,优化培养模式,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为本土培养了大量可用之才,“富民兴黔的财经智库”品牌正孕育而生。

厚德博学铸 儒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所需要的经济管理人才不仅要“术业有专攻”,具备经济管理才能和经营头脑,更应该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强烈的责任意识、健全的人格心智、高尚的道德情操。

\

坚持“立德树人”,锻铸“儒魂商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正是贵州财经大学对人才培养理念和使命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的结果。在实践中,贵州财经大学以第一课堂为基础、第二课堂为支撑、文化实践为延伸,分层次分类别实施“铸魂”工程,致力于为社会培养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富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胸怀忧国忧民道德情操;诚信为本,勇于担当;关注民生,勤于学习,善于创新;艰苦奋斗,严谨务实,负重致远的儒德型人才。

实施教学计划,教学规划必须先行。贵州财经大学在充分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贯穿“儒魂”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在课程中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国学精读、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儒家管理思想、管理伦理学等课程。2012年开始,将“儒魂商才”综合素质培养环节纳入本科教学管理体系,明确了10个必修学分,涵盖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专业技能三个模块,成为本科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教学中,贵州财经大学以第二课堂为支撑和衔接,构建起渗透课堂内外、覆盖校园生活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图书馆、票据馆等校园特色文化载体的作用,长期举办经济·科技·人文三大论坛,道德讲堂、博士沙龙、读书文化节、“国学文化周”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旨在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渗透,使学生时刻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

\

在实践上,贵州财经大学以文化实践为外延和补充,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入民生,实现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多年来,贵州财经大学开展的“党建扶贫”、“电商扶贫”、“三下乡”以及“花蕾护航·女童保护”等社会文化实践活动,已让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由于“立德树人”工作成果突出,贵州财经大学曾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五四红旗团委、全省首批特色文化校园、全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集体以及全省“校园文化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全省思政评估中连续两次获得“优秀”等级。

笃行鼎新育 商才

贵州财经大学自建校以来,非常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并通过教学范式改革、实验实践教学、创新创业训练等途径,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较强实践能力、鲜明经管特质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商才”。

围绕“商才”培养目标,贵州财经大学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两轮驱动”培养方式,不断进行实践教学改革。面向知识验证、技能培养和能力建构,构建了“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跨专业综合实验”三层次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成包括1个网络管理平台、12个教学资源平台的经济管理学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现在,贵州财经大学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

\

创新创业是检验教学成果的试金石。贵州财经大学通过完善创新创业园工作机制、建立种子基金、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区等举措来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构建包括基础教育、仿真教育、实战教育三个层次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形成了链接式创新创业培养过程。近3年,贵州财经大学获得创新创业项目160余项,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成功孵化企业8家,正在孵化27家。“天天奇旅”企业经营大学生户外运动,3年创收200余万元。为此,贵州财经大学获批建立“省级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据统计,贵州财经大学为社会培养了4万余名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2013年—2017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3.17%、93.11%、93.68%、93.88%、93.89%,均高出全省平均值3个百分点,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毕业生素质如何?用人单位说了算。贵州财经大学毕业生被用人单位评价为为人处事周到得体、能够妥善处理与他人和部门间的关系、综合能力及素质较强的比例为63.33%;团队协作能力、工作态度端正、有韧性比例为67%;专业知识及技能能够满足工作需要比例为50%。据调查,用人单位对贵州财经大学毕业生自主学习能力、表达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理分析能力、经管思维能力等“五大能力”培养效果表示认可。

知行合一谋 富民

贵州财经大学坚持以“富民兴黔”为己任,依托学科、人才和智力优势,坚持以教学带科研、用科研促教学,充分发挥“智库”的作用,鼓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研究贵州现实问题,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近两年,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号角下,贵州财经大学与台江县结成对口帮扶单位,深入开展党建扶贫活动。不仅贵州财经大学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多次带领专家团队赴台江县进行调研和考察,而且贵州财经大学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文化创意等各个专业的师生纷纷加入到脱贫攻坚的行动中,形成了若干项目组,台江扶贫一线掀起了党建扶贫的高潮。

\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贵州财经大学针对台江县的现状,创造性地确定了“党建搭台、专业唱戏、电商扶贫、创业助力”的总体思路,从贯通“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破题,以助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为抓手。同时,探索构建“一体两翼”的电商扶贫“贵财”模式。“一体”即依托学科、专业、人才、资源等优势,着力搭建大数据扶贫网络平台,为党建扶贫提供“云”支持;“两翼”分别是培训电商人才、培育电商产业项目。

目前,贵州财经大学为台江县建设的大数据网络扶贫平台已初步建成,待数据采集完毕后便可启用。贵州财经大学学生策划的“天天奇旅”旅游和“印象贵州”艺术品创业园等项目,将大学生创业与台江扶贫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和台江群众脱贫的互促共赢。据统计,在贵州财经大学的支持下,台江县2万余名农民加入了网销大军,打造了110余个电商产业项目,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帮扶之前)的800元达到2016年的2500元。台江县县委书记吴世胜说,贵州财经大学结对帮扶台江县以来,措施很多、工作很实、效果很好,为当地脱贫攻坚作出了很大贡献。

负重致远助 兴黔

在国家经济建设和贵州改革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期,无处无时不活跃着贵州财经大学师生的身影。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贵州财经大学依托学科优势,与地方政府通力合作,积极为“兴黔”提供智力支持。  

贵州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褚光荣表示,通过共建科研基地,搭建智库平台,承担科研项目,以科研服务地方,以科研反哺教学,为学校招生、培养和就业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贵州财经大学师生围绕“生态经济、山地经济、贫困与发展”等贵州现实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地方政府、行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和研究工作。近年来,承担并完成省、市(州)新兴产业、生态移民、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领域项目近100项,为政府和有关部门作出政策决策提供了详实材料,多项成果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2014年,贵州财经大学教师撰写的调研报告《在贵州设立(国家)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得到了省领导的批示肯定。

为贯彻落实好省委决策部署,贵州财经大学与商务部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省扶贫办、省统计局、新华社贵州分社等机构和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联合成立中国减贫与发展研究院、贵州统计应用研究院等。

\

同时,与贵阳市、黔南州、黔西南州等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成立科研实践院所,深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贵阳市“五个一”(签订一个协议、对接一批政产学研项目、搭建一个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创新创业基地、成立一个大数据金融学院、商定一个校市协商的工作机制)推进速度与力度得到贵阳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贵州财经大学自建“山地经济”“生态经济”“反贫困研究”“贵州省情”等7个特色数据库,初步形成了反贫困、生态经济、山地经济、经济史、农村金融、绿色发展等特色研究领域并存发展的格局。

诲人不倦炼 名师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青年教师的成长则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关键。贵州财经大学党政领导深知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多举措锤炼教师队伍,打造名师团队,提升青年教师素质。

\

贵州财经大学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结合学校实际,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近3年,贵州财经大学投入经费1070万,引进博士145人、“年薪制”人才11人、“海外院长”3人、候鸟型人才2人,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积极为全体教师进修培训提供机会。近3年,贵州财经大学投入培训经费750万元,支持1563人(次)外出学习、培训和访学。较2006年相比,贵州财经大学本科专任教师数量从504人增加到1069人,博士从32人增加到345人,高级职称教师从180人增加到608人。

围绕“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贵州财经大学多管齐下,不仅出台职称晋升相关政策,激励教师投入教学;还积极创新师资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奖励,以赛促教、以点带面变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标准。同时,加快推进院系融合,强化担当意识,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各级负责、过程评估、绩效考核有机结合”的本科专业建设运行机制。

围绕学校转型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贵州财经大学进一步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同步提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素质,实现自身“转型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目前,贵州财经大学30余位学者被聘为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及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

巍巍学府提 质量

贵州财经大学的学科发展,坚持以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为重中之重,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布局,努力增强传统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特色,扶持薄弱学科发展,形成门类较为齐全、布局较为合理、特色比较鲜明、经管法文理各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贵州财经大学长期坚持开展教学改革,近年来以《本科课程教学范式改革实施方案》为基础,制定了《课程教学范式综合改革整体推进方案》,通过强化激励机制来保证教学范式改革的有效推进,旨在实现课堂教学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课堂教学重点由知识传授转向能力提升、学生学习重心由听受转向自主、课程考核方式由结果转向过程等“七大转变”。

在此基础上,贵州财经大学启动以专业兴趣为导向的“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学院内部合理划分专业大类,打破专业壁垒,拓宽专业口径,逐步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促进个性化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施以因材施教为导向的本科生导师制度,顶层设计“以生为本”,实践操作“因材施教”。

\

春风润桃李,硕果满枝头。目前,贵州财经大学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本科专业59个,涵盖8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近3年,贵州财经大学承担国家级课题49项,省部级课题18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学研究成果奖50余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

\

岁月如歌,春华秋实。下一步,贵州财经大学将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着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全力打造两个“发展极”:学科建设与博士单位申报、扩大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办学;努力夯实三个“着力点”:人才强校,特色立校,创新兴校;精心营造四个“新维度”:法治贵财、效率贵财、人文贵财、稳健贵财。全校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面建成经管学科贵州领先、西部一流、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财经大学。

(转自《贵州日报》 作者 袁娟 图 崔凯

  • 春天的贵财
  • 春暖花开
  • 最美四月:花开校园
  • 旗杆
  • 院士墙
  • 图书馆
  • 校园风光
  • 贵财校门
  • 校园一角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Copyright @ 2017  贵州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党委宣传部网络信息管理科          
校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大学城     邮编: 550025     黔ICP备110023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