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西密歇根学院 李佳颖 报道|摄影 王伊宁)为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内在精神,5月19日,西密歇根学院邀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李岚在一教大礼堂开展“四进校园”——非遗文化进校园讲座活动。
讲座过程中,李岚围绕《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特征及其保护体系,结合贵州历史和当地文化,简述贵州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概况,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她讲述的内容还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三大史诗、四大传说),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体育、游竞技、美术、医药、技艺,民间文学,民俗等。她说,确认一种文化传统是否是非遗,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世代相传,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四个要素很关键:一是“世代相传”;二是“社区和群体”;三是“互动”和“再创造”;四是“认同感”和“持续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能体现和反映文化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是我们的文化印记和身份认同,它既反映了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审美和知识,又在时代变迁和自身的传承中不断丰富与发展,是我们的生活。李岚认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每一位青年都力争成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人、传承人,为推动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非遗文化走进了校园,走到了学生们的身边,赋予非遗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本次讲座生动有趣,不仅进一步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同时还激发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将非遗文化融入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豪感,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方式。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应用价值主要在于“立德树人”,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一审:刘正江
二审:陈艺文
三审:周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