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国际学院 孙思芳 报道|摄影 吴俣靓芳)3月18日上午,国际学院在正德楼组织开展了主题为“教学指导的范式转型:从‘经验传授’到‘认知协同’”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学院院长姜友文,副院长刘利音和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公管学院、外语学院、国际学院的任课教师,国际学院教务科、项目科工作人员共同参加,活动由刘利音主持。

姜友文首先代表学院感谢课程组的辛苦工作。他指出《明辨性思维》课程贯穿ISEC项目教学始终,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课程组教师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希望大家通过教研活动能进一步提升把明辨性思维向自身教学、科研实践植入转化的能力,为推动教学创新和课程范式建设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王蓉就《明辨性思维》与《经典哲学》的课程性质、主要内容和近年来的开课情况进行了介绍。随后,王蓉对《明辨性思维》课程在“论证、预设、概念化、问题化和提问”五个工具的运用进行指导说明,并梳理和解释了《明辨性思维》与《经典哲学》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王蓉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如何提升教师在教学中的价值判断力,激发和养成学生的创造力并分享了教学示范课设计。

活动现场,任课教师们就自己的教学进度、授课中主要难点、学生参与度、实践教学开展等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教师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优势和团队力量。
一审:刘正江
二审:杨兆瑞
三审:周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