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16日,《求是》杂志第10期同期推出省委主要领导署名文章《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决战贫困》和求是杂志社、贵州省委联合调研组主题调研文章《为了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贫困标签》。5月20日,省委宣传部召开理论创新工作座谈会,深层领悟两篇文章所体现的贵州脱贫攻坚的理性决策成果和感恩奋进的内在动力成就,深刻领会省委希望全省专家学者善用所长,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伟业的要求和期待。会上,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省社科联、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的专家学者,省主要新闻媒体负责人和参与实地调研的记者,紧紧围绕“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的大地上”主题,纷纷表示要深入宣传解读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决战脱贫攻坚取得的显著成就背后的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为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营造良好的思想理论氛围。以下是《贵州日报》刊发的我校专家学者经济学院院长常明明的发言摘编。原文如下:
长期以来,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拼搏创新,大胆实践,创造了贫困落后省份后发崛起的“贵州速度”,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本”。形成了一系列贵州经验,如产业扶贫、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和秋季攻势以及“春风行动”攻坚行动,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农村“三变”改革、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精准扶贫、实施“四重医疗保障”、严查扶贫领域“两个责任”落实不力等。贵州减贫所取得的成就,不仅源于贵州省干部群众对省情的深刻认识和脱贫攻坚的信念,更来自于长期以来所积累的扶贫经验。这些经验,已不囿于贵州,开始向全国推广,正在为其他地区脱贫攻坚提供经验和参考借鉴。同时,贵州的脱贫攻坚所取得的巨大成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贵州的伟大实践,在贵州脱贫攻坚实践中必将会进一步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贵州脱贫成效是中国减贫的缩影。贵州70年的扶贫开发历史,生动形象地向世人展现和阐释了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优越性。作为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担当。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在某种意义上指的就是中国历史所赋予的,因此,以贵州为样本,讲好中国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的历史故事,将贵州经验上升为农村扶贫开发理论,探寻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基本轨迹,总结发展规律,将为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素材和理论基础。
相关链接:http://szb.gzrbs.com.cn/gzrb/gzrb/rb/20190522/Articel06014JQ.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