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24日,贵州日报第十五版刊发长篇文章《守护纯真的笑颜 ——贵州财经大学“花蕾护航·女童保护”公益活动纪实》,文章肯定了我校“党建+公益+扶贫”的工作模式和实践育人体系的创新,弘扬了我校师生乐心公益、甘于奉献、勇于实践的精神美德,全文如下:
这是一个来自高校的师生志愿者团队,为了一场场没有课时费的公益讲座,经历着志愿者报名、紧张的培训和严苛的考核;两年多时间,她们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走进台江、修文、贵安、花溪、剑河等43个乡镇的145所学校,举办讲座199场,向22208名儿童普及防侵害知识,这些数字仍在不断上升;这是一项带着温度的党建带团建创新工作,它引领、凝聚着青年教师和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乌当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开心地举着女童保护手册。 李雨佳 摄
“党建+公益+扶贫”特色之路
贵州财经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李娅在工作中经常苦恼于没有一个很好的抓手来组织和团结青年教职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得知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设立的“女童保护基金”公益项目后,她很快联系上了项目发起人孙雪梅女士。
学校领导得知后,也非常支持,提出给经费、给政策,项目具体由校党委组织部、校团委和校工会从有“深度”和有“亮度”的角度出发,按照学校党委倡导的“党建+”工作理念,将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作为工作方向,走出一条具有贵财特色的“党建+公益+扶贫”的品牌化之路。
很快,贵州财经大学与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于2015年12月达成协定,在贵州省范围内合作开展“女童保护”儿童安全教育活动,学校将其命名为“花蕾护航·女童保护”,并成立了教职工公益协会,校团委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还组建了专项工作室,专人、专项、专业开展女童保护相关活动。
2016年5月9日,“花蕾护航·女童保护”项目在黔东南州台江县第二小学正式启动。台江正是贵州财经大学的结对帮扶点,学校希望在台江县率先开展宣讲活动,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造血功能,按照“党建带团建,围绕智力扶贫,引进社会公益资源,打造智力扶贫公益项目”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公益智力帮扶活动,引导和组织青年教师、学生深入贫困地区山村、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公益教育讲座,提升贫困地区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使大批贫困地区留守儿童获益,以此实现公益智力帮扶与高校人才培养的互促共赢,成为高校充分发挥优势参与脱贫攻坚的又一典型范例。
去年,宣讲活动初见成效后,“花蕾护航·女童保护”团队又先后赴剑河、紫云、榕江、贵安新区、花溪等地,边宣讲边开展留守儿童专题调研。志愿者们与当地教育局、妇联、团县委以及各乡镇政府、中小学校等相关负责人座谈,实地走访部分山村小学,对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详细了解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并组织撰写调研报告,有针对性地制定了长期培训计划及方案,并逐步将项目在全省其他贫困地区铺开,逐渐形成了长效化、常态化的宣讲普及机制。
播撒爱心火种燎原之路
“花蕾护航·女童保护”志愿者们宣讲的路并非一帆风顺,除却长途奔波的劳苦,她们还要经常面对一些学校的冷漠:这是什么课程?你们是卖资料还是卖课件?有用吗?
我们不收钱,不卖课件资料,我们是做公益……志愿者们不厌其烦地解释,有时候换来的只是勉强安排的几十名学生,但她们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选择。
一旦宣讲开始,孩子们就非常专注,积极互动;宣讲结束后,孩子们都依依不舍,校方的态度也很快反转,要求返场,这些都让志愿者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自己从事的这项事业是多么地有用,多么地有价值!她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小美好。
剑河县城关第一小学的一名学生在宣讲结束后给志愿者留言:很开心你们来到这里,我们会努力学习“安全保护”的知识,保护好自己。我们会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长大后也能像你们一样做有意义的事。
掌心里的温暖,看似有限,实则意蕴无穷,这种温暖可以传递。当爱心的薪火竞相绵延,即使火种寥若晨星,也终能化为那恒久灿烂的阳光,铺洒大地。
志愿者们欣喜地看到了教育的力量、公益的力量。
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贫困地区留守儿童防性侵受到了社会更多的关注,项目也取得了超出预期的突出实效。省妇联、省教育厅、团省委了解到贵州财经大学的“花蕾护航·女童保护”公益项目后,提出给予组织、经费和项目上的支持,与学校合力推进这项教育扶贫公益事业。
2016年12月,仅仅用了半年时间,贵州财经大学的“花蕾护航·女童保护”公益项目就用真诚和爱心,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从入围全国初赛的508个优秀志愿者服务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银奖”。
2017年,该项目在贵州省“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和优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评选中荣获“成果奖”。
2018年6月,贵州财经大学机关党委第十四支部因为创新性地开展“花蕾护航·女童保护”这项“党建+公益+扶贫”工作而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
2018年8月,受省妇联的委托,在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这个团队整装再出发,已经启动了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的“花蕾护航·女童保护”公益项目。
2018年9月,该项目获得“全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荣誉称号。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贵州财经大学的“花蕾护航·女童保护”团队将在省妇联省教育厅和团省委的支持下,为所有的县建立自己的讲师队伍,让每个县都有自己的讲师,贵州财经大学做好志愿者背后的志愿者,在全省激发和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女童保护事业,不断扩大女童保护公益讲座的覆盖面,让“花蕾护航·女童保护”绽放永远的芬芳,让暖心的宣讲传遍黔中大地,以师者仁心为孩子们驱走性侵梦魇,守护孩子们纯真的笑颜。
履行社会责任快乐之路
时间尽管已经过去了两年,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志愿者,校党委组织部的曹斌对自己报名参加培训和接受考核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就因为在考核中出现了换词、语句颠倒等小瑕疵,100分的满分,为了考到90分的过关分数,她足足考了3次。因为,在“女童保护”公益基金主办者的心目中,面对儿童和家长的这堂课,每一个词、每一个例子、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影响宣讲的效果。这项活动不仅需要责任与情怀,更需要科学的态度和专业知识来支撑。
“女童保护”基金的儿童安全教案,从拟定初稿,到儿童性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工作学、教育学、法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们逐字逐句审订,同步试讲修改,到目前为止,已经修订了52次,并且还在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完善。
校团委在校内开展了多次招募活动,共吸引了1500余名志愿者报名,经过严格筛选,优选出志愿者讲师30余名,其中包括教授、博士、青年教师、行政人员、硕士研究生和大学生。
为了提高讲师的授课能力,贵州财经大学联合女童保护基金北京总部开展了5次培训,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指导志愿者讲师认真备课、积极试讲,顺利通过审核,取得了“女童保护”讲师资格。
“花蕾护航·女童保护”公益项目的打造给了学校师生一个难得的实践平台,有效弥补了师生实践方面的不足。师生们在参与贫困地区公益扶贫的过程中,培养了乐于奉献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了师生的全面成长:老师们的教学和科研更加贴近学生发展需要和社会现实需求;学生们也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才干、磨砺了品质。
经济学院志愿者讲师杨颖博士的研究方向是农村贫困问题。在宣讲过程中,她有更多的机会深入农村,走访、了解农村的贫困原因。她发现,虽然现在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已大大改善,但是孩子们还是很缺乏安全教育、心理建设与引导,而这些又恰恰是脱贫攻坚战役中重要而不可忽视的部分,因此,教育扶贫显得尤为重要。
“花蕾护航·女童保护”的志愿者们都是利用课余、业余时间到县城、乡镇、村里讲课。她们通常前一天晚上开会讨论行程、活动环节、人员安排、物资准备等宣讲细节;第二天一早就启程奔赴宣讲地,顾不上长途的劳累,立刻投入宣讲;宣讲结束后又走村串户走访调研。不论时间多晚,他们一定会当天集中讨论宣讲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我们坐在一起,不是正襟危坐地开会,而是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幸福。”校团委副书记雍新艳由内而外浮现在脸上的笑容,让人相信,她们是真实的累并快乐着。
两年多来,贵州财经大学“花蕾护航·女童保护”公益活动实现了贫困地区女童保护和学校实践育人的互促共赢,也成全了彼此的双向成长。
相关链接:http://szb.gzrbs.com.cn/gzrb/gzrb/rb/20181024/Articel15004JQ.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