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经济学院 窦怡茗 报道|摄影 徐诗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经济学院于11月11日举行以“寻味非遗黄精 传承草本匠心”为主题的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匠心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传统草本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主讲人唐俊老师系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杨家村“九制黄精——九蒸九晒”第三代古法工艺非遗传承人。活动现场,唐俊老师系统讲解了九制黄精“九蒸九晒九露”的古法工艺。他结合《本草纲目》记载与杜甫诗句,阐释了黄精作为“草部之首”的药用价值与文化内涵,并现场展示了九制黄精、黄精膏、黄精茶等系列产品,详细讲解其食用方法与养生功效。在讲解过程中,唐老师着重剖析了古法炮制中“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合的哲学智慧与“阴晒阳蒸”的平衡之道,同时,唐老师还分享了企业在黄精产业中的创新实践,包括林下种植、助农增收等探索经验,鼓励同学们以专业所学赋能非遗传承,让老手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整场活动不仅是一次非遗文化的普及,也是一次匠心精神的洗礼。同学们在“寻味”中感知黄精的本真,在聆听中领悟传承的坚守。非遗的未来,在于守正与创新的融合,青年一代应主动接过传承的薪火,让古老的草本智慧与匠心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灿烂的光芒。

活动结束后,唐俊老师参观了我校大学生创业项目“黄精乡韵”创新创业园30号门店,现场给与项目团队开展指导。
一审:刘正江
二审:刘文婷
三审:雍新艳